2009-04-30

[食記] 潮州街老王牛肉麵

前幾天,老貓用「秘傳 牛肉麵」做為關鍵字,然後以最虔誠的心請「孤狗大神」展現了它那無邊的神力。「孤狗大神」果然也沒有給可憐的小貓失望,馬上變出了一家位在台北市潮州街的牛肉麵店。今天老貓趁著貓婆放假的日子,趕緊安排了潮州街秘傳牛肉麵之旅...於是乎,下午五點,老貓和貓婆的身影就出現在這家牛肉麵店的門口了...



這家牛肉麵店可以說是位於牛肉麵的激戰區,而且在網路上被介紹得真有如天下一絕、人間難尋的美味。老貓進了店門之後,就趕緊點了一份「半筋半肉牛肉麵」來品嚐,老貓要看一家牛肉麵店的功力,就是用一碗半筋半肉麵就見高下。



這家店的店面不算太大,也不算太小,有一點點凌亂,但整體環境還算中上程度,老貓原則上可以接受。



等麵的時間,貓婆點了一份豬頭皮,這小菜對老貓不是重點,不特別敘述。約莫十分鐘後,老貓的半筋半肉麵粉墨登場了!!!他們家的麵有一個很大的特色:空心菜!老貓還真的沒有吃過牛肉麵裡會放這麼多空心菜的,真是一絕啊!



除了空心菜之外,老貓要開始試肉了。這肉熬得剛剛好,軟硬適中,不會讓人以為是在吃口香糖,也不會爛到好像什麼東西都沒吃到。這肉老貓喜歡,感覺結結實實地是在吃肉啊!



再來是牛筋了。老貓認為,牛筋就是要弄到入口即化,不能有任何彈牙的感覺。這方面,他們家也合格了。



接下來就是湯頭了,湯頭老貓最重視的一關了(因為老貓其實只吃得起牛肉湯麵,今天這碗麵對老貓而言已經算是大手筆了!)。這湯頭光是用看的就覺得很濃郁、很不一樣。



老貓喝了一口之後....馬上就拿起了桌上的白醋、酸菜、辣油往湯裡加了進去,因為,老實說,這湯頭還真是有一點膩啊!問題是...他們家的湯頭在網路上是被推薦至極的啊?!老貓只能說,青菜豆腐、各人所愛吧。這湯,老貓還真的喝不慣哩,真的不好意思了。

除了湯頭之外,麵體也是老貓不太喜愛的陽春麵,雖然店家煮得不太爛,但它畢竟就是陽春麵,老貓不太喜愛(老貓愛的是刀削麵!!)。

總之,除了牛肉和牛筋之外,湯頭和麵老貓沒有辦法給太高的評價。潮州街老王牛肉麵和老貓心中的秘傳牛肉麵還差太遠了。但畢竟這是牛肉麵的一級戰區,在吃完老王家的牛肉麵之後,在附近馬上就又發現了三家牛肉麵店。

一、廖家牛肉麵



二、好品牛肉麵



三、老張牛肉麵



這三家牛肉麵店,老貓有時間會再來吃的。在吃完今天的老王牛肉麵之後,老貓和貓婆還有一段奇幻之旅。這一段旅程,老貓留在下次和大家分享了哦。

2009.04.29



[笑話轉載] 上帝不是這麼容易當的

新婚之夜,比爾對新娘發誓道:「親愛的,我會愛你一生一世,如果我做了對你不忠之事,情願接受上帝的懲罰。」

婚后不久,他就做出了背叛妻子的事情,卻一直平平安安。

終于有一天,他在海上遇到了風暴,他記起了自己的誓言,忙跪在甲板上大聲祈禱:「上帝呀,雖然我罪不可恕,但請您看在滿船其他無辜旅客的份上,暫且饒恕我吧!」

"什麼!"空中傳來一個疲憊的聲音,



"你以為這些年來我在閒著?你以為湊滿這一船子的人是那麼容易嗎?"


2009-04-29

放大你的格局,人一輩子要有一次壯遊

作者:陳雅玲
(摘自:商業周刊第 1004 期)

有一種旅行,方法很貧窮,卻可以改變人的一生。這種旅行,西方從16世紀末傳承至今;中國卻已失落數百年。那就是Grand Tour──壯遊。培養獨自「闖」的能力,才能開創個人與國家的競爭力。

去年十一月中旬,英國《泰晤士報》以超過十萬英鎊(約合新台幣六百四十萬元)的代價,掛名贊助英國「空檔年大展」(The Gap Year Show)。

什麼是「空檔年」?它有多重要?從兩位英國王子身上,就可得知一二。

英國威廉王子在入讀大學之前的空檔年,以十個月的時間,到智利參與當地扶貧的義工服務,扛木頭、劈木柴、教英語、洗馬桶。形象欠佳的哈利王子,也曾在他的空檔年前往澳洲及非洲遊歷,期間,他在飽受愛滋病困擾的南非小國賴索托停留八週,以手提攝影機,完成一部紀錄片「被遺忘的國度」。二十歲生日當天,這部影片在英國ITV電視台播出。

傳統上,空檔年就是歐洲年輕人「轉大人」的階段,他們絕大多數是藉由出國壯遊(Grand Tour),來完成這項成年禮。

同樣是二○○六年,八月的一個下午,梳著大辮子、身披納西族七星羊皮背飾的中國雲南省麗江市副市長楊一奔,帶著她的新書《地球一奔:一個納西女人的環球之旅》,出現在上海書展。

環球第一人潘德明 徒步、騎車,七年走過八萬公里

一九九八年,楊一奔參加了「潘德明環球足跡考察尋訪團」。二十幾位文化界人士,開著四輛車,走過八萬公里,以壯志環遊世界一周。他們住在三十噸貨車改裝的宿營車上,喝不到熱水,吃不到蔬菜,一路顛簸前行。一年半下來,倒的倒,逃的逃,只剩下兩位堅持到最後。其中之一,就是楊一奔。

近幾年,中國大陸的媒體、體育界又開始重提潘德明。《地球一奔》的出版,兩代環球壯遊再度引起矚目。因為,全世界第一位以雙腳徒步、騎車,完成環球壯舉的人,就是中國的潘德明。

一九三○年,上海青年潘德明為洗雪「東亞病夫」之恥,決心環繞地球一周。過程中,他始終隨身攜帶一本四公斤重的《名人留墨集》,包括印度的甘地、泰戈爾等世界名人,都曾在其上簽名。法國總統萊伯朗(Albert Lebrun)、美國總統羅斯福也接見了他,並贈金牌。七年後他剛回國,旋即爆發七七事變,這麼偉大的事蹟就此湮沒在板蕩的亂世裡。

其實,青年旅行不是現代專有的活動,自古有之。當時,有一個專有名詞「壯遊」。

壯遊,指的是胸懷壯志的遊歷,包括三個特質:旅遊時間「長」、行程挑戰性「高」、與人文社會互動「深」、特別是經過規畫,以高度意志徹底執行。壯遊不是流浪,它懷抱壯志,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。它與探險也不太相同,壯遊者不侷限於深入自然,更深入民間,用自己的筋骨去體驗世界之大。

這名詞源自唐朝,那是一個壯遊的時代。高僧玄奘到天竺(印度)取經,就是古今中外最知名的壯遊之一;連詩聖杜甫都曾在蘇州準備好船,差點東遊到日本,他自傳性的「壯遊詩」就寫道:「東下姑蘇台,已具浮海航。到今有遺恨,不得窮扶桑……」也因為這首詩太有名,留下「壯遊」一詞。

「中國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有很偉大的壯遊文化,真的是了不得!」年輕時代也曾在歐洲壯遊的藝術評論家蔣勳指出,唐朝詩人王維寫的詩,「回看射雕處,千里暮雲平」,那是真的在邊塞打獵的。「你看李白,他是吉爾吉斯人,可以跑這麼遠到大唐朝來。所以他們的詩,有一種豪邁,有一種氣度,它不是書房裡的詩。」

巧的是,在歐洲也有一種旅行叫「Grand Tour」,恰恰好可以譯成壯遊。

十六世紀末,英國貴族子弟流行在學業結束後,與一位家庭教師或貼身男僕,渡過英吉利海峽,到巴黎、羅馬、威尼斯、佛羅倫斯等歐陸城市進行壯遊。除了探索文化的根源,這場旅行還有個很重要的吸引力——它是一場擺脫了父母束縛又興味盎然的文化盛宴。

到了十九世紀,壯遊已經變為歐洲菁英的成年禮,針對這段壯遊時光,出現了一個專有名詞「The Gap Year」(空檔年)。

如今,西方壯遊風氣仍盛,但壯遊的地區已擴展到全世界。二○○四年十月,《國家地理》子刊《旅行者》(Traveler)的二十週年紀念特刊「新壯遊」(The New Grand Tour),就提出了二十一世紀新壯遊的方式:環遊世界八十個景點。

壯遊也仍是西方國家,尤其是歐洲教育中重要的一環。根據英國教育暨訓練部的一份報告,英國目前有二十萬到二十五萬介於十六到二十五歲之間的年輕人,正處於空檔年當中。

報告認為:「空檔年」可增加外語能力,提升個人競爭力,包括獨立精神、人際關係、解決問題的能力、自我約束力、溝通能力。更重要的是,許多人因此找到人生的方向,那是完成自我的最大動能。

台灣高鐵董事長殷琪的偶像切‧格瓦拉(Che Guevara),是推翻古巴親美獨裁政權的革命家。他要不是在醫學院四年級時,和一位學長騎著重機車,展開了為期九個月,穿越五個國家的萬里壯遊,日後可能只是一個歷史上沒沒無聞的小醫師。

格瓦拉父親日後出版他那本《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》,在前言寫道:「他旅行,不是為了像一般遊客那樣,尋找景色怡人的地方拍照留念,而是為了在沿路的每一個拐彎處體驗民生疾苦,並探尋這些疾苦的源頭。他的旅行是一種社會考察。」

中國最偉大史家司馬遷 二十歲遍遊九省,用腳寫《史記》

史上最偉大的歷史作品之一《史記》,也是在司馬遷的壯遊後完成。司馬遷是其父太史公司馬談刻意栽培的接班人。他從十歲開始讀萬卷書,父親為他延請當時大儒孔安國、董仲舒為師;二十歲那年,司馬談給他一輛馬車,指導他有目的、有計畫的到廣闊社會中實地考察,接觸壯麗河山和四方之民的生活習俗,並蒐求歷史傳說與各種史料。司馬遷圓滿的完成了這次學術旅行,「讀無字之書,稟山川豪氣」,最後終於能「究天人之際,通古今之變,成一家之言」(見另文:司馬遷壯遊路線圖)。

要不是壯遊來到中國,廣為《華爾街日報》、《紐約時報》和《國家地理雜誌》等撰稿的Peter Hessler(何偉),可能還像大學時代一樣寫著風花雪月、童年往事。

何偉從就讀牛津大學研究所開始,背著睡袋、帳棚,遊歐洲三十國。畢業後,他從捷克首都布拉格出發,分水陸兩路壯遊,以六個月時間從俄國經中國到泰國,跑完半個地球。

對這個世界有了深刻的了解與獨到的觀察,一九九八年,他所寫的《消失中的江城》一推出,即獲得「奇里雅馬環太平洋圖書獎」;最新旅遊文學著作《甲骨文》,也榮獲美國二○○六年「國家圖書獎」非小說類提名。

壯遊的價值,在於對於人的改變。古今中外,有太多例子是經歷壯遊而改變人生,甚至提升人類的文明。三、四百年來,西方社會的壯遊傳統,已經沉澱到社會的最底層。

中時旅遊第一個「玩家帶路」的國際專業導遊張榜奎表示,當這些原本價值觀單一的年輕人,看到世界各地不同的人、行為、社會規範時,會省思:「我們的標準就是真理嗎?」

何偉認為,若是有更多美國人曾在世界各地壯遊,「了解那塊地方的歷史、文化,那麼今天就不會發動攻打伊拉克的戰爭。」他指出,有壯遊傳統的歐洲,比美國更接受聯合國這種國際組織,也更有世界和平的共識。

回頭來看中國,蔣勳感慨表示,我們的文化老了,失去了走出去的勇敢。「我覺得中國從鄭和以後輸掉的,就是那個走出去的精神。」

根據史書,明成祖在位時(西元一四○二至一四二四年),是中國歷史上最富庶的時期之一。山河探險協會理事長徐海鵬指出,當時米倉的米,多得都發了霉;錢用不完,串錢的繩子都爛了。

然而權力鬥爭,使得明成祖長子仁宗即位後,竟以「經濟空虛」,放棄全球海上霸主的地位,將七次出海檔案全部燒毀,還頒布「片板不得入海」、「沿海居民內移一百華里」的敕令。

「明朝實行鎖國政策後,國勢開始往下滑,民國初年到達谷底。」徐海鵬惋惜的說,中國雖然不乏壯遊的前輩,但從此探險、壯遊的精神喪失,在一九○○年前後半個世紀國力最弱時,不僅在探險的領域缺席,還成為其他國家探險的對象。「壯遊代表一個國家、民族的開創精神。缺乏這股精神,富不過三代,國家也會改朝換代。」

今天的中國,已有意重溯壯遊傳統。二○○六年十一月二十日,中國三十六位學者、媒體、企業家,花了四十天時間,駕駛越野車隊穿越亞洲八國,抵達印度的那蘭陀。這是為了慶祝「中印友好年」,重走玄奘之路的「中國精神追尋之旅」。

「中國有意識的要恢復他的生命力。」蔣勳指出,中央電視台這幾年大量報導這些活動。「最遺憾的是台灣。當年能夠突破海禁來台的,都不是等閒之輩,我們是最有壯遊背景的。」

單騎走天涯胡榮華 花三年騎過六大洲、四十國

台灣早期確有壯遊精神。台商英語不通,卻敢拎著一個小提箱,帶著樣品全世界跑商展、拜訪客戶。留學生在松山機場揮淚告別父老,非衣錦不還鄉。

一九八○年代,台灣更出現真正的壯遊風潮。一九八四年,胡榮華以三年一個月的時間,騎著他的自行車「藍駝」穿行除了南極大陸以外的六大洲、四十國,總騎程比地球赤道一周還長。「那時台灣經濟剛起飛,社會上一股走出去的雄情壯志。」現在經常指導後進的胡榮華,是台灣近代壯遊第一人。

一九八六年,王瀚橫渡直布羅陀海峽。一九八七年,《自立晚報》舉辦「四壯士環球徒步」活動,以兩年的時間,負重徒步二十二個國家,完成環球徒步一萬五千公里的壯舉,後來出書《走出地平線》。後來,雖然還有單車環球騎士陳守忠等,但壯遊的時間和距離,都無法超越最早的胡榮華。

「救國團過去辦的活動,學生搶破頭;現在辛苦一點的像健行,名額都很難招滿,背包要用車運到下一站。」胡榮華認為,時下的年輕人確實比較嬌慣。

「我們的教育太強調『書中自有黃金屋』,不鼓勵年輕人在真實環境中超越自我。」他指出,人口結構改變也有影響。「現在每個家庭都生一、兩胎,每個都是父母的小太陽。不像以前,我們好像跟大自然生生相息。」

「壯遊文化在台灣社會裡失落了。」蔣勳從儒家「父母在,不遠遊」的文化根底分析,華人的文化裡,貧窮的時候,是能夠闖的,可是一旦富有,就過度保護子女。「下一代失去了闖的能力,很容易腐敗掉,我覺得我們的競爭力都會失去。」

焊接技士黃進寶 兒子休學,全家騎鐵馬露營環球

也因此,雲門舞集林懷民以自己的獎金,推動藝術人的「貧窮旅行」;創辦山河探險協會的徐海鵬,以十年時間,計畫帶領年輕人重走成吉思汗與鄭和的路上與海上絲路。一九九九年至二○○二年,他們完成首部曲「尋找成吉思汗遠征隊」,現在正進行他的第二部曲——使用中國木造帆船,重溯鄭和航跡。

每個人,一生中,都值得有一次壯遊,不管你有沒有錢。有錢人如全世界片酬第二高的英國影星伊旺.麥奎格(Ewan McGregor),沒錢者如台灣電焊技術士黃進寶,都是實踐者。

二○○二年七月,黃進寶和同為焊接員的妻子楊麗君,帶著建國中學三年級的大兒子黃建家、弘道國中三年級的小兒子黃琮富,暫停工作和學業,以十三個月的時間,完成「鐵馬家庭環球行」。

他們經濟不佳,但爸爸黃進寶決定效法窮和尚只靠一缽一鞋就上路的精神,不僅睡民宿、學校、帳棚,甚至在清真寺、警察局都有過夜經驗。一路上,大兒子負責英語交涉與文字記錄、小兒子負責採購補給、爸爸負責帶隊修車、媽媽負責洗衣煮飯。四人同心協力,以不甚流利的英語,克服了簽證、食宿、異文化造成的誤解等問題。

一路下來,孩子得到許多寶貴的歷練,變得成熟、自信。黃建家曾在奧地利街頭表演扯鈴,賺到第一筆賣藝錢三十歐元(約合新台幣一千二百元);他們在伊朗差點被假警察搶,卻也在德國帕梭市(Passau),由副市長親自解說,帶全家參觀著名建築。在許多人的關懷幫助下,這個平凡的家庭竟然真的圓夢。

「星際大戰首部曲」中飾演「歐比王」的伊旺是二○○五年度全球片酬收入僅次於湯姆.克魯斯的男明星,他的片酬收入折合新台幣高達十一億八千萬元。

儘管伊旺的每一秒鐘都昂貴如黃金,但二○○四年四月,當時三十三歲的他暫別繁華,與友人騎摩托車,從倫敦出發,途經比利時、烏克蘭、俄羅斯、蒙古,並向東渡海到阿拉斯加,抵達紐約,遊歷三萬二千公里。兩人一路上歷經無數驚險,入境烏克蘭後還曾被請到黑道大哥家中作客。

這些困境讓伊旺認識自己的極限:「我懂得為每一天而活,自由得像站在路邊的那一排老鷹,我感謝這片有魚子醬、石油及黃金的大地,教會我這點。」「這是我這一輩子做過最棒的一件事。」伊旺回憶。

一直歆羨十七世紀英倫人士壯遊歐洲的建築師姚仁祿,最近在他的部落格上發表一篇文章,引用默劇電影明星約翰.巴里摩(John Barrymore)的話:「人不會老去,直到,悔恨取代了夢想。(A man is not old until regrets take the place of dreams.)」

該用這句話,鼓勵自己,去壯遊。

[笑話轉載] 為什麼你都不說話?

有一次我們辦聯誼,主辦人要求男同學這邊全部都騎機車,但是就是有一個同學故意開他的新子車,這下子可糟了,女生們都要坐他的車子....造成會有三,四個男生沒有辦法載到女生,大家都對那位不合群的同學十分不滿意。

為了平息眾怒,主辦人只好把恐龍全部都安排坐車子,這下子換開車的同學不爽了,他心裡想:為什麼今天好不容易開我的新車子出門卻載到一群恐龍................越想心裡越不爽。

於是一路上都不說話....

開了一段路之後,車上的恐龍妹們終於忍不住了,開口問那位同學說:「同學為什麼你都不說話啊!?」




結果那位同學頭也不回地說:你有看過垃圾車司機跟垃圾講話的嗎!?



2009-04-28

近在眼前的世外桃源



老貓這篇來提一下廣興吧。廣興屬台北縣新店市,地點就在烏來旁邊,但大多數的人都只知道烏來,也只會去烏來。要到廣興,一開始走的路和去烏來一樣,到了中途才換路。



老貓多年前來過廣興,那時只覺得這就是一個沒人要管的小地方,沒啥建設。但這次來,乖乖不得了,變了好多。在路邊的圍欄,可以看到有噴上魚的彩圖。



地上也有魚,這會讓人誤以為走在水上。(而且整條平廣路都有哦!)



廣興有一個河濱公園,是這次的主角。



這個公園規劃的不錯,停車很方便。



老夫妻假日手牽手在這看河,真棒。



湖光山色、美不勝收!



河邊設有步道,吃完土雞正好來這散步幫助消化。



步道導覽圖。



照片中的小哥真懂享受,在這散步呢。



這裡應該也是賞鳥的地點吧,那麼大的一隻烏在AD上。



果不其然,可以賞鳥。



老貓也有發現一隻鳥哦上面照片裡正中間那一點白白的,就是老貓發現的烏...可惜相機不夠力,沒裝大炮,照不遠。



我相信我就是看到這種鳥----中白鷺。



這裡也有規劃自行車道。



馬上就有騎自行車的人出現了。

這次來,真的可以從一些小地方感覺到新店市有用心在經營這個地方。

各位如果哪天不知道要去什麼地方散步,真的可以考慮一下來這裡哦!離新店市很近,知道的人又不多,規劃的也不錯,附近又有一堆土雞城....真的是一個很棒很棒的地方。


檢視較大的地圖


[笑話轉載] 超級自目小白免

小白兔蹦蹦跳跳地到麵包店, 問:「老闆,你們有沒有一百個小麵包啊?」

老闆:「啊!真抱歉,沒有那麼多!」

「這樣啊...」,小白兔垂頭喪氣地走了。

第二天小白兔蹦蹦跳跳到麵包店,問:「老闆,有沒有一百個小麵包啊?」

老闆:「對不起,還是沒有啊!」

「這樣啊...」小白兔又垂頭喪氣地走了。

第三天,小白兔蹦蹦跳跳到麵包之店,問:「老闆,有沒有一百個小麵包啊?」

老闆高興的說:「有了,有了,今天我們專門為你準備一百個小麵包了!!」



小白兔掏出錢:「太好了,老闆,我要買兩個!」


2009-04-27

[笑話轉載] 總統的郵票

某國總統希望提高自己的聲望,想要發行一款有自己肖像的郵票,

發行過了一個月之後,總統想要視察銷路如何.....

總統:「銷售情形怎麼樣?」

郵政總局長:「還算不錯,只不過常常有人抱怨黏不牢!」

統總:「怎麼會呢?」

統總隨手拿了一張郵票,塗了一點口水在郵票背面,便試貼在信封上。

統總:「這樣不是黏得很緊嗎?」



郵政總局長:「可是....... 大家....都把口水吐在正面啊 .......」


2009-04-26

木柵 滇味廚房 食記

今天難得約到川哥一同吃午飯,而且今天要去吃的餐廳是在政大附近很有名的「滇味廚房」。這家餐廳老貓一直沒有去吃,拖川哥的福,今天終於可以試試他們的味道了。



今天是由老貓敬愛的川哥開車...

辛苦川哥了。政大這附近也真難找停車位,川哥花了快二十分鐘才解決他的停車問題。

這就是今天的餐廳了,門口一堆人在排隊。我們到的時候裡面坐的滿滿的,而店家又不提供訂位服務,還好客人輪替的速度很快,一般不用10分鐘就可以有位子了。



我們一直等到川哥停好車才進了餐廳,裡面真的是人山人海,令人期待起它們的食物。



由於我們真的是太餓了,所以就先拿了三碟小菜來吃。



這是蒜泥小黃瓜,清脆可口,蒜味適中,很是好吃。



此乃麻醬皮蛋豆腐,有別於一般我們日常所吃的皮蛋豆腐,這裡不加柴魚片,而是使用麻醬。滋味很特別,但能不能接受則是見人見智。老貓是可以接受啦,但這小菜似乎不太受到其他朋友的歡迎,沒人搶著吃。



大溪豆干,這小菜也不錯吃,調味比較重,偏辣口味,一下就被搶光。



小菜還沒吃完,第一道菜「大薄片」就上來了。他們家的大薄片調味比較重,醬汁吃起來沒有「小曼谷」的大薄片清爽,肉體也比較沒有「小曼谷」的來得脆。所以吃沒多久,就覺得有一點膩。但我們一開始只叫小份的,實在是不夠吃,所以後來又追加了一份小份的。



首先是川哥女友的「擺夷小鍋米線」,據說它的米線吃起來就像米苔目的口感一樣。但川哥女友沒有特別去描述味道,因此口味不得而知。



再來上場的是是川哥的「雞肉芭芭絲」,川哥更沒有說味道怎樣。看來只好下次自已去吃吃看了。



接下來粉墨登場的,便是老貓的「牛肉芭芭絲」了。「芭芭絲」是一種介於米苔目與米粉的米類加工製品,像乾麵或湯麵一般的料理方式。但這種食材或許因為是老貓第一次吃,所以吃不太習慣,總感覺沒什麼咬勁,麵體偏硬沒彈性,不是很好吃。



這湯頭很有一點濃,喝起來味道較重,老貓要靠醋來壓味道,整體而言好像沒有牛肉的味道。



招牌菜:椒麻雞。這菜聽說是來吃的人必點。



外皮酥脆、肉質鮮美、肉汁滿載,再配上生高麗菜,真是人間一絕啊。大推!



貓女點的「蒸氣竹苼雞」現身!!



這「蒸氣竹苼雞」口味清爽,雞肉煮得很透,整體而言不錯吃,推薦!



過沒多久,全部的菜又被一掃而空,又是一片杯盤狼藉。總計這餐四人才吃了680元,每個人都吃得飽飽的,真的是美味價廉,吃得令人滿意。



川哥和他的女友吃完這一餐,背影看起來又更幸福了,果然「好的料理會帶給人幸福」啊!




檢視較大的地圖

2009.04.26

2009-04-25

遇見貝多芬及其英雄

2009年4月24日

「我們和他做出了同樣的判斷。就像是一個奇蹟,即便是在貝多芬的所有作品中,它也表現得如此光輝奪目。是的,在那以後,貝多芬在音樂創作之路上前進的更遠了,但是再也沒有像創作《英雄》那樣,邁出如此巨大的步子。《英雄》是貝多芬音樂的登峰造極之作,他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。」羅曼.羅蘭曾這樣說過。

今天,老貓帶著興奮的心情踏進國家音樂廳,這是老貓生平第一次現場聽交響樂。國家音樂廳入口處的這個鼓,還真的很有特色。




今天的節目是.....「國家交響樂團」表演的「遇見大師系列之印刻英雄」,曲目有兩支,一是浦羅柯菲夫:C大調第三號鋼琴協奏曲(PROKOFIEV: Piano Concerto No. 3 in C major, Op. 26);另外一首則是貝多芬:降E大調第三號交響曲《英雄》(BEETHOVEN: Symphony No. 3 in E-flat major, Eroica, Op. 55)。



今天的時間預定表。



今天來聽這場音樂會的人很多,現場人山人海的。



現場有專家在解說這兩首曲子的特色,大家都聽得很入迷。



正式進入音樂廳後就不能拍照。不能錄音老貓可以理解,但為什麼不能拍照哩...真的不懂。

第一首的鋼琴協奏曲是演奏鋼琴的是彼特.羅瑟爾,他真的還滿厲害的,好像沒看譜就彈完整首協奏曲...超強的。但是這首曲子老貓聽不懂,中途差一點睡.....唉!

接下來就是英雄交響曲了,老貓事先已經聽過好幾次。此曲一開始,老貓就頓時明白聽現場和聽MP3之間的差別有多大了。英雄交響曲由奏嗚曲、送葬曲、詼諧曲終於終曲,由一連串形式組成,十分壯麗,真的很好聽。但老貓畢竟還是沒有音樂細胞,實在是不知道要怎麼去形容這首曲子。

真不知道老貓的古典音樂熱還能維持多久......

國家音樂廳一隅....



英雄交響曲 維基百科連結